區塊勢
區塊勢 Podcast
司法聯盟鏈:國家級的數位鋼印、崩壞的可能
0:00
-13:00

司法聯盟鏈:國家級的數位鋼印、崩壞的可能

#460

嗨,早!

昨天我受邀參與法務部的「司法聯盟鏈1」發表會,這可以說是由台灣政府打造的第一「條」國家級區塊鏈,非常具有象徵意義。有趣的是,法務部長說司法單位當年為了熟悉加密貨幣,是真的掏錢去買比特幣回來讓同事親自操作。有了實戰經驗、深入研究區塊鏈之後,才有今天的成果。

這篇文章討論什麼是司法聯盟鏈、它能解決哪些問題,以及由政府打造的區塊鏈為何會有崩壞的可能?若要理解司法聯盟鏈的起源,就得先從過往司法單位的區塊鏈嘗試開始看起。

律師證書危機

台灣的司法單位對於加密貨幣、區塊鏈並不陌生。

早在 2019 年,區塊勢就曾邀請調查局的周士楨調查官錄音2,分享調查局如何扣押加密貨幣,事後又怎麼妥善保管與轉移。後來,調查局還從加密貨幣跨足區塊鏈應用,嘗試將鑑識報告、雲端取證資料的雜湊值(hash)放上以太坊區塊鏈存證。

這可說是台灣政府內部最早的區塊鏈應用。現在回頭看,這些嘗試仍顯得相當有遠見。法務部更在 2020 年初宣布「加碼」將全台灣律師證書的雜湊值放上以太坊區塊鏈。

當時我曾寫過兩篇文章討論這項應用的意義3,以及區塊鏈無法解決的問題4

只不過,現在我們重新打開法務部的律師查詢系統,輸入任何一位律師姓名並點開資料雜湊值,你會發現這些律師證書已經被悄悄搬家。資料不再是保存在以太坊區塊鏈,而是以太坊的 Ropsten 測試鏈上。

測試鏈的主要功能是模擬以太坊的運作環境,讓軟體開發者在正式花費 ETH 將智慧合約部署到以太坊之前,先測試智慧合約是否有問題,並及時修正。雖然測試鏈的環境和以太坊相似,但安全性卻遠不如以太坊。

以太坊基金會已經宣佈 Ropsten 測試鏈將在 2023 年之前退役,隨著區塊鏈升級而被淘汰。換句話說,法務部放在測試鏈上的律師證書資料如果沒有在 2023 年之前搬家,就會跟著 Ropsten 一起被拋棄。

至於當初為什麼律師證書要搬家,從法務部的以太坊錢包地址就能一窺究竟。

如下圖所示,法務部的錢包在 2019 到 2020 年之間,為了將律師證書上鏈總共花費 11.11 顆 ETH 的手續費(!)如果按現價來看,這些 ETH 價值 11,744 美元(約 35 萬台幣),但按花費當下計算則是 2,273 美元(約 6.7 萬台幣)。

全台灣共有數萬名律師,每年更產生數百名律師。每發出一張律師證書,法務部就得送出一筆以太坊的鏈上交易存證。這在 2019 年幣圈熊市時或許還可行,但從 2020 下半年幣圈進入牛市後,法務部為了存證而支付的 ETH 手續費,很可能比紙本證書本身還貴。

以法務部在 2019 年 12 月上鏈的第一筆律師證書為例,當時的 ETH 價格為 128 美元,每筆上鏈的手續費僅須 0.01 美元等值的 ETH。但到了 2020 年 12 月法務部上鏈的最後一筆律師證書時,ETH 價格已經漲到 626 美元,上鏈手續費為 2.04 美元等值的 ETH。兩者的上鏈成本相差 200 倍。

不只法務部,調查局的鑑識報告上鏈也面臨相同難題。根據 iThome 報導:

後續檢討鑑識報告上鏈的區塊鏈專案時,周士禎表示,最大的挑戰是鑑定報告上鏈手續費成本暴漲。她以 2019 年,運用以太坊智慧合約完成鑑定報告上鏈為例,當年度平均上鏈的手續費只要 1.3 美元(約新臺幣 40 元);但到了 2020 年,上鏈手續費波動性遽增並屢創新高,一次上鏈手續費超過 40 美元(約新臺幣 1,200 元),和前年手續費相差 30 倍。到 2021 年上鏈手續費持續攀升成為常態,這對於編列預算支應公務支出的政府部門而言,暴漲的手續會成為鑑識報告上鏈應用的風險。

由此可見,法務部、調查局並不是不知道以太坊最有公信力,而是 ETH 價格漲跌、鏈上手續費波動,都讓資料上鏈成本難以預估。

不過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嘗試,司法單位看見區塊鏈的具體用途,並希望用它來解決司法流程上常見的信任問題。也才有司法聯盟鏈的誕生。

司法聯盟鏈

什麼是司法聯盟鏈?我會說它就是國家級的「數位鋼印」,司法單位希望用它來省下以往耗時費力的數位檔案鑑識流程。這是用全新的科技工具,來解決數位時代的新需求。

在電腦問世之前,檢警人員查扣到的資料都是實體證物,像是一輛車或一把刀。但隨著電腦與網路普及,現在檢警人員查扣到的資料經常是數位證物,例如一台筆電或一組雲端帳號。

實體證物只要經過妥善封緘,在法律程序上比較難出現爭議。但數位證物不一樣,筆電、雲端帳號裡面包含哪些檔案無法單靠外觀直接辨識,因此法庭上經常會爭執數位證物是否在查扣、保存過程中被動過手腳(或稱為同一性問題)。

以下圖為例,紫色箭頭是目前檢警人員在查扣數位證物的標準流程。數位證物會被先存入載體、妥善保管。但只要在法庭上出現爭執,就得回頭走鑑定流程。甚至連鑑定本身的公正性都會遭到質疑,使得司法流程難以進行。

司法聯盟鏈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在檢警人員查扣證物的同時,就將數位證物的雜湊值放到司法聯盟鏈上存證。日後法庭上如果數位證物遭懷疑,司法人員就能當庭勘驗數位證物是否與當時檢警人員查扣的資料相同。

這就是司法聯盟鏈的主要用途。

司法聯盟鏈有 5 個創始成員,分別是司法院、法務部、高檢署、警政署與調查局。換句話說,一旦檢警人員將數位證物上傳到司法聯盟鏈,相當於已經將檔案備份在這 5 個政府機關的電腦內。

未來在法庭上如果有人質疑司法聯盟鏈上的資料被動手腳,就等同於是質疑這 5 個政府機關共謀竄改資料。這樣的機率(在台灣)恐怕不大,也就能運用區塊鏈來解決絕大多數的數位證物爭議。

數位證物一旦放上司法聯盟鏈,就像是替檔案蓋上數位鋼印。未來司法人員要辨認檔案是否有被動手腳,只要將檔案上傳到司法聯盟鏈上驗證,就能知道結果。只有少數情況才需要走現有的鑑定流程。

曾經在台灣走過司法流程的人就知道,目前司法程序高度仰賴紙本作業。即便是數位證物,往往得印出紙本才方便使用。司法聯盟鏈算是司法環境數位化的一大突破,如果能夠普及成為法庭上數位證物的標準驗證流程,不只省下時間也能節省紙張。

雖然我相當看好司法聯盟鏈的應用,但它目前終究是由政府「把持」的區塊鏈。要成為司法聯盟鏈的節點,必須先取得證明標章才行。這和公有鏈可以自行加入、退出的機制不太一樣。在極端情況下,它還是有崩壞的可能。

崩壞的可能

根據 iThome 報導

司法聯盟鏈在架構初期,以司法院、法務部、高檢署、調查局及警政署作為司法聯盟鏈的初始成立成員,這 5 個單位都自行編列公務預算、自建驗證節點;未來,將逐步推展至其他與司法偵查審判有密切關係的機關、機構及團體, 並且會以「認許制」作為加入方式。

為了確保聯盟鏈的永續運作,這五個初始會員自建節點是永不消滅,也就是說,即便其他會員加入或退出,都不會影響這五個初始會員的運作方式;至於後續加入的會員,可以選擇自建驗證節點外,也可以透過國網中心委外建置驗證節點。

司法聯盟鏈剛剛成立,只有 5 個節點並不令人意外。就像 2009 年比特幣區塊鏈剛上線之初,大概也只有中本聰和其他幾個節點而已。但只要未來有更多應用,成員肯定會增加。

真正會導致聯盟鏈崩壞的極端情況會是區塊鏈程式碼漏洞,或是兩岸戰爭這樣攸關國家存亡的事件。區塊鏈與一般軟體程式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人們對它的信賴感來自於系統長時間的穩定運作、權力的去中心化,而不是服膺於某個政府機關的權威。

雖然司法聯盟鏈不是公有鏈,但如果日後因為系統出包而得請節點們一起「逆轉時空5」,就會損害人民對它的信賴感。聯盟鏈無法硬分叉(hard fork)。不同意「逆轉」的成員恐怕只能被迫離開,沒辦法另起爐灶與之抗衡。

除此之外,聯盟鏈所說的永續運作、節點永不消滅也與公有鏈不太一樣。公有鏈的節點分佈在世界各地,除非發生全球性的災難,否則公有鏈理論上都可以持續運作。但司法聯盟鏈由政府主導。如果中華民國政府被消滅,鏈上的資料也會跟著消失。

如果能將節點架設在海外的大使館,甚至邀請中華民國的邦交國一起成為節點,或許還能再延長司法聯盟鏈的壽命。

無論是哪種區塊鏈,它最脆弱的時候就是剛誕生的那一刻,得仰賴時間才能逐漸累積信賴感。這恰好和中心化的信任形成強烈對比。司法單位經過這麼多年的實務經驗,已經體認中心化的權威雖然容易建立卻難以使人信服。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雖然需要長時間累積,卻最能讓人心服口服。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成為付費會員支持我們走得更遠 🙏

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想查閱區塊勢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