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最近以太坊的核心開發者們共同決議,將在 2021 年 7 月實施一項新的以太坊改進提案(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 EIP−1559。
EIP−1559 被視為以太坊上線至今改動幅度最大、影響最深遠的提案。其中最受矚目的改動之一,就是它將開始銷毀 ETH。這會讓市場上的 ETH 流通量逐步下降,進而影響(普遍預期是推升)以太幣價格。
但是以太坊礦工卻群起反對這項提案。主因是未來要銷毀的 ETH,是原本要進到礦工口袋裡的收益。於是,以太坊社群分裂成兩大陣營。一方是支持 EIP−1559 的用戶與開發者,另一方則是反對 EIP−1559 的礦工們。
這篇文章討論 EIP-1559 提案想要達成什麼目的、雙方的訴求分別是什麼,以及未來的發展。
手續費太貴
根據 EIP−1559 的提案敘述:
EIP−1559 是一套以太坊上的交易手續費訂價機制。它讓每個區塊內都會包含一筆基本費(ETH),只不過這筆基本費最終將會被系統燒毀,而不會交給礦工。此外,EIP−1559 將會動態地擴展(或收縮)區塊容量,來應對瞬間湧入的大量交易。
這段敘述太過抽象,還涉及使用者接觸不到的以太坊運作機制。難怪許多人都只看到銷毀兩字,並下意識覺得要「買買買」!
EIP−1559 是要讓以太坊手續費變得更可預測,替使用者省下原本多付的錢。而做法是燒毀 ETH。先釐清問題,就能看懂解法。
為什麼以太坊上的礦工手續費難以預測?我常用高速公路的收費機制,來說明以太坊的礦工手續費如何運作:
我喜歡將區塊鏈比喻為高速公路,而每筆交易就像是路上的汽車。逢年過節時車流量大增,高速公路就會塞車。用路人遇到塞車只能乾等,不過在區塊鏈上可以「插隊」,交易發起者只需支付更高的手續費就行了。
理論上,用戶不趕時間的話,照樣可以支付較低的手續費,慢慢等。只不過多數的錢包 app 都會替用戶預估合理的到帳時間,例如 3 分鐘內到帳。因此,轉帳手續費高低就會跟區塊鏈的壅塞程度成正比。
高速公路由政府統一規定費率,以太坊的礦工手續費則是由使用者自行出價。礦工為了賺取更多手續費,會挑出願意支付最高手續費的幾筆交易優先處理。從結果來看,這就像是人們為了交易付錢「插隊」。
原本的設計是希望使用者能衡量交易的急迫性,但是以太坊並沒有一套礦工手續費的「價目表」。交易能否「插隊」成功,沒有可參考的價格基準,而是取決於其它人的出價高低。
偏偏每筆交易的價值各不相同,礦工手續費也就變得難以預測。含金量高的套利交易,對礦工手續費會比較「慷慨」。
舉例來說,現在有好幾位商人看到 Uniswap 上有一筆價值數萬元的套利機會,但只有第一個成交的人可以成功套利。在誰也不讓誰的情況下,每位商人都要「猜」競爭者可能會開出多少礦工手續費。套利的利潤越高,商人就願意出更多礦工費來「插隊」。
這不僅導致以太坊的礦工手續費波動劇烈,也連累其他使用者。其他人都得支付更高的手續費,才能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交易,卻無從得知當前手續費昂貴的原因,究竟是因為以太坊網路塞車,或只是因為有人正在競爭套利機會。
如果是以太坊塞車,礦工手續費恐怕無法在短時間內降下來。但如果只是商人爭相套利,只要多等個 3 分鐘,手續費就會降下來了。
在商人的軍備競賽之下,只看到高昂手續費的使用者,往往也只能傻傻地多付錢。最終坐享漁翁之利的是礦工,靠著手續費發大財。
因此,由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為首的幾位區塊鏈研究員從 2019 年起,就倡議改革以太坊的礦工手續費。主張廢除當前由用戶自行出價競標的模式,改由系統決定手續費,搭配額外的礦工小費機制,讓用戶一眼就能看懂現在是塞車還是一窩蜂。
這就是 EIP−1559 提案的重點。
透明的價目表
EIP−1559 的改進做法很簡單,將原本要支付給礦工的手續費(miner fee)拆分成基本費(basefee)與礦工小費(tip)兩種費用。兩者都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波動。基本費上漲,代表的是以太坊網路正在塞車。而小費上漲,則代表現在有很多急迫的交易。
對使用者來說,未來 EIP−1559 上路後,每筆交易都會自動按照網路壅塞情況獲得基本費報價。其次,使用者可以再根據交易的急迫程度支付礦工小費,讓自己的交易可以更快完成。
如此一來,人們就像是有了一張礦工手續費的「價目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要不要在當時送出交易,以及希望交易多快被礦工執行。使用者既不會因為套利者的競爭,而多付一大筆手續費;也不必擔心手續費吃虧,而錯過最佳交易時機。
因此,我會說 EIP−1559 讓以太坊網路的情況透明化,進而減少用戶不必要的手續費支出。這當然會影響部分礦工的利益,但事實上這筆收益犧牲的是使用者體驗。畢竟,資訊不透明才有賺錢的機會。
除了資訊透明化之外,讓最多礦工生氣的是 EIP−1559 主張要銷毀基本費。換句話說,未來礦工們的收入從原本的區塊獎勵+礦工手續費,變成是區塊獎勵+礦工小費。但基本費會被系統銷毀。
為什麼 EIP−1559 要在提案中剝奪礦工的收入?
經濟誘因錯置
反對 EIP−1559 礦工甚至成立了網站(#stopEIP1559)來表達訴求:
EIP−1559 主要宗旨是更改礦工手續費的交易市場,進而減少使用者所需支付的費用。但這項提案選擇將一部分的手續費銷毀,而不是交給礦工。這項提案將大幅地降低礦工收入。
在以太坊最初缺乏礦工時,開發者們會主動向礦工示好,因為他們需要礦工以算力來保護網路的安全性。但他們卻過河拆橋,除了提案減少礦工收入之外,還計畫在 ETH 2.0 升級完成後完全拋棄礦工們。
聽起來實在是很悲慘。但開發者們支持 EIP−1559 的理由,並不是眼紅礦工賺大錢這麼單純:
以太坊需要仰賴礦工來維護區塊鏈的安全性。換個角度來看,礦工獲得的收入就是整體以太坊社群支出的安全性預算。只不過,當前這筆安全性預算會隨著以太坊網路的壅塞程度而變化。以太坊越壅塞,區塊鏈就越安全。
使用者支付的手續費越高,就能吸引更多礦工加入保護區塊鏈安全的行列。但問題就在於以太坊網路壅塞時,並不意味著使用者對安全性的需求就得跟著上升。換句話說,以太坊塞車時沒有必要吸引更多礦工加入保護區塊鏈安全性。
因此,我們選擇透過銷毀基本費的做法,將這筆錢(以幣價上漲的形式)退還給使用者。
不難發現,雙方討論的層次截然不同。礦工們看到的是自己被扣「薪水」,而開發者們看到的則是礦工手續費、區塊鏈安全性的經濟誘因錯置。要理解開發者的想法,就必須先理解礦工的日常。
礦工提供電腦運算能力,保護區塊鏈的安全性。礦工的算力就像在建立城牆,只要駭客掌握的電腦運算能力無法與礦工相抗衡,就難以竄改區塊鏈上的資料。而礦工獲得的「薪水」,就是系統發放的區塊獎勵以及使用者支付的手續費。
當以太坊網路越壅塞,礦工也就跟著「加薪」。但是以太坊壅塞和區塊鏈安全性是兩個獨立事件。只是在過去的礦工手續費計價模式中,把兩件事綁在一起,礦工也就順著以太坊塞車發大財。
雖然礦工越多,區塊鏈會越安全,但每筆支出的邊際效益也會遞減。因此 EIP−1559 主張「基本費」不應該進入礦工的口袋裡,避免經濟誘因錯置。而是應該要將基本費銷毀,透過減少流通量進而推升幣價的方式,將利益歸還給以太幣的全體持有者。礦工也有機會能從中受益。
總結來說,EIP−1559 主要在解決以太坊眼前的兩大問題:
讓手續費更好預測,但不一定會降低
修正原本以太坊經濟誘因錯置的問題
有趣的是,並非所有礦工都反對 EIP−1559 的提案。全球的礦工也分為支持與反對兩派。
支持者認為,更可預測的收費模式能帶來更多使用者。市場的參與者越多,礦工根本不愁沒機會獲得收益。而反對者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則可能自行分叉出一條不支援 EIP−1559 的獨立以太坊區塊鏈,在那裡繼續按照舊規則挖礦。
這在過去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以太坊(Ethereum)曾經在 2016 年因為理念不同,而分叉出以太坊經典(Ethereum Classic)這條區塊鏈。雖然以太坊經典上面幾乎沒有使用者,但礦工仍然可以繼續靠原有的規則挖礦賺錢。成為殭屍區塊鏈。
只不過,現在的以太坊生態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假如最後獨立出一條全新的區塊鏈,不僅礦工要選邊站,就連上面的 DeFi 應用、NFT 遊戲和交易所,都要煩惱究竟要不要支援新的區塊鏈。到時肯定會一團混亂:「你說的是哪個區塊鏈上的 Uniswap?」
該如何安撫礦工的被剝奪感,是整個以太坊社群接下來要面對的共同難題。
若你想查閱區塊勢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直接使用列表內的搜尋輸入關鍵字(例如公開、DeFi、數位新台幣),或是按編號、日期都能找到你要的內容。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EIP−1559:銷毀以太幣🔥用戶與礦工的利益之戰
真是講得太清楚了 !!
不過ETC還不算是僵屍鍊,Coinbase還有收ETC哩,ETH社群活躍光芒四射蓋過了ETC,下次明恩分析一下ETC,看是不是能用ETC占卜一下EIP1599的吉凶^^
解釋的好棒!終於對事情來龍去脈有概念了!